欢迎您来到岩画网! 今天是
 
岩画保护
岩画数据采集与保护  
当前位置:首页 > 岩画保护 > 岩画数据采集与保护

数字化技术在岩画保护中的应用

——以中宁石马湾岩画数字化保护项目为例

作者:张超 点击次数: 4461【关闭】

(摘要)


      近些年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广泛应用,为岩画的保护、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宁夏中宁石马湾岩画数字化保护项目由宁夏岩画研究中心与武汉数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文章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实施流程、主要使用设备、技术要求及项目取得成果,探讨岩画数字化保护项目施行的前景及重要意义。

      岩画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跨越时空与地域,广泛分布于五大洲,被誉为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共同“母语”。岩画是先民以岩石为载体,通过凿刻或涂绘的方式,记录生产、生活场景,折射出先民的精神追求和对美的理解。岩画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先民历史、神话、精神、艺术、审美的途径,也是人类原始艺术的主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数量最多,是世界性的艺术现象。

      1.岩画生存危机与数字化技术发展

      1.1岩画的生存危机

      对岩画进行及时且有效的保护与监管很难实现。岩画多分布于人迹罕至的深山,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且数量大、分布广泛,这使岩画保护成了一个世界性难题。派驻人员24小时监管,资金、人员及特殊地理环境都使这项工作无法广泛开展。目前,针对岩画遗址的保护与研究,比如岩画病害防治、岩画修补复原、岩画本体围护装置、监控及专职人员巡护等,大多只能是针对少量有条件的岩画遗址进行,比如国保单位、已开发景区、文化遗产地等,而裸露在野外的大部分岩画无法得到这些保护“待遇”。即使这些已受到特殊保护的岩画,也仍然面临偷盗、偷拓、开山采石、开矿等人为破坏,可能有一些岩画还未待发现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由此看来,岩画实体的有效保护迫在眉睫。

      岩画经年受到风蚀、日晒、雨淋、霜冻,尤其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导致自然因素对岩画本体的危害加倍。地质灾害频发也导致岩画的生存岌岌可危,我国北方岩画多分布在沟谷及两侧岩石、崖壁上,受山洪、泥石流、地震的危害极大。先民寄望于岩石,然而岩石的坚硬抵挡不住岁月的流逝、大自然的侵蚀和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侵害。

      1.2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数字化技术更加成熟,应用更加广泛。2001年,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启动文物调查及数据库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以数字化手段调查、完善我国文物、博物馆领域的国情资料,建立并运行动态的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2015年8月,西藏布达拉宫内 2500平方米的壁画全部完成了数字化信息采集,壁画全部以原尺寸、50亿像素的超高精度被记录下来。2016年,敦煌莫高窟实现了利用数字化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存储、共享文物信息,建立多元化、集成化文物数据库,建立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系统,并实现对 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呈现和全景漫游。而在博物馆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方面,更是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保存整理研究也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新思路和重要方法。数字化手段在岩画研究、保护中的应用,国外的一些机构组织要走在我们的前面。比如南非的岩画数字档案库及瑞典的岩画研究档案库等,南非的岩画数字档案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岩画数字化信息库。近几年,我国的一些机构也在岩画数字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比如花山岩画、大兴安岭地区岩画的数字化实践等,这也为我国岩画的研究、保护及岩画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作者张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画研究中心助理官员)

(详情请阅《中国岩画》期刊第18、19期合刊)


上一篇: 王建平会长应邀在乌拉特后旗调研考察
下一篇: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 网站建设内蒙古国风网络 蒙ICP备20001151号 蒙公网安备 15080202000056号
特别鸣谢: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 内蒙古图书馆 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会 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
     内蒙古河套文化发展基金会 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 内蒙古岩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