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岩画网! 今天是
 
岩画保护
岩画本体与环境审视  
当前位置:首页 > 岩画保护 > 岩画本体与环境审视

草原秘境  文化瑰宝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敖伦敖包岩画

作者:张海滨 点击次数: 1178【关闭】


(摘要)


      敖伦敖包岩画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联合旗查干哈达苏木腾格淖嘎查。敖伦敖包为蒙语,是“有许多敖包”的意思,因附近地形有一座座状似敖包的小山包而得名。这里深居内陆腹地,地处中蒙边界,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岩画群所在地区地形起伏不大,岩画分布在敖伦敖包向阳的石质山包或山梁上,有的刻划在地表初露的单独不明显的岩面上,走近俯身才可发现。岩画凿刻于黑色石面上,这些石面在太阳光斜射时会有明亮的反光。岩画凿刻较深,由于石质原因,岩画风化严重。单个动物的题材较少,多数石面岩画内容比较丰富。有一些线刻的岩画,与藏传佛教有关,时代较晚,在明清时期。

      一、岩画的发现和研究

      2008年11月 24日,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和达茂旗文物管理所在满都拉镇进行文物普查时,张海斌、王新文等在满都拉镇东部海林嘎顺牧民桑在扎布带领下,发现了敖伦敖包岩画。2009年5月1日,在敖伦敖包西北发现双人并立、饰牛角髻骑者、羚牛等精致岩画。同时,新发现海林嘎顺岩画。2009 年8月22日,张海斌等发现长5.1米、宽3.4米的草原聚落图,是包头最大一幅岩画,又称草原第一岩画(图二)。2009年9月底至10月初,包头、达茂两级文物部门对敖伦敖包等地岩画进行系统普查发现岩画约200幅。2014年、2017年内蒙古博物院对敖伦敖包岩画进行调查。2017年9月中下旬和10月下旬,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再次对敖伦敖包岩画进行调查,在东西5千米,南北3千米范围内共发现岩画1135幅。

      《包头岩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一书收入敖伦敖包岩画166幅,但未绘制岩画墨线图。内蒙古大学梁艳撰写了硕士论文《敖伦敖包岩画初步研究》(2015年),调查统计敖伦敖包岩画217幅,对每幅岩画进行了定位,部分岩画绘制了有比例尺的墨线图,将岩画分为动物、人物、车辆、居所四类,制作方法分为敲琢、线刻、磨刻、磨砺四种,认为连臂舞形象是新石器时代彩陶和青铜时代岩画艺术中的常见题材,而连臂舞与毡帐岩画属同期作品。若从这一侧面推论敖伦敖包毡帐岩画亦属青铜时代作品。中央民族大学张晓霞撰写硕士论文《敖伦敖包岩画分期研究》(2016年),对敖伦敖包岩画进行了分期,作者采集15幅岩画,并配了墨线图。将敖伦敖包岩画分为三期,第一期为青铜时代早期,年代距今3500年左右;第二期为青铜时代中晚期,距今 3000年左右;第三期为汉代,指出毡帐建筑是柳条编制的,盘腿而坐是北方民族的坐姿,不同于中原跪坐。辽宁师范大学李彩云撰写硕士论文《乌兰察布岩画研究》(2019年)将敖伦敖包岩画分为动物岩画和人类活动岩画两类,动物岩画又分为野生动物、家畜、超现实动物。人类活动岩画介绍了草原聚落图、马路群车图、马车、符号和宗教岩画。对于岩画的年代,作者认为是后牧业时代,主要属两周之际、秦汉魏晋、明清之际,指出敖伦敖包岩画中双马对立、超现实的格里芬岩画都是草原地带东西文化交流的例证,草原聚落图与北族的王庭活动密切相关。



(作者张海滨系包头博物馆馆长)

(详情请阅《中国岩画》期刊第18、19期合刊)



上一篇: 岩画中的蒙娜丽莎
下一篇: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 网站建设内蒙古国风网络 蒙ICP备20001151号 蒙公网安备 15080202000056号
特别鸣谢: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 内蒙古图书馆 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会 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
     内蒙古河套文化发展基金会 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 内蒙古岩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