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岩画网! 今天是
 
岩画保护
岩画数据采集与保护  
当前位置:首页 > 岩画保护 > 岩画数据采集与保护

中国岩画四大区域系统与古代四大族系

作者:张亚莎 点击次数: 2126【关闭】

      

      一、关于中国岩画区域类型划分的讨论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研究者对中国岩画的分类有南北两大系统说,北方岩画系统分布范围囊括东北、内蒙古、宁夏、新疆等整个中国北部边疆以及西北青海、甘肃,制作手法以凿刻为主,题材以动物图像为大宗,多狩猎放牧内容,表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古代社会的生产经济与宗教文化。南方岩画系统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香港、福建、台湾、江苏,分布区域虽广,但岩画点的分布非常零散,岩画图像数量也少,以红色涂绘手法为主,兼有凿刻,题材以人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早期宗教祭祀活动的情景表现较多。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研究者从南方岩画系统中剥离出“东南沿海岩画系统”,认为这是一支自成体系的独立系统,分布区域在江苏、福建、台湾、广东、香港与澳门等东南沿海地区,制作手法完全为凿刻或磨制,题材多以抽象的符号图案为主,多卷涡文或重圆纹、水纹、蛇纹及人面纹,另外东南沿海岩画较多航海方面的内容,这与其岩画点多分布于海岸线上,显然有密切关系。如是,北方岩画系统、西南岩画系统及东南沿海岩画系统呈三足鼎立之势,中国岩画的三大系统划分就此完成,代表着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中国岩画区域类型划分模式。

      21 世纪以后,中国岩画又有不少发现,新发现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大边地。西部集中在新疆与青藏高原,新疆岩画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已占新疆岩画总数的 60% 以上;青海玉树岩画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日土县芦布湖岩画的最新发现,使得藏北高原东西两端成为青藏高原岩画分布两个最为密集的区域。至于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岩画,辽宁鞍山凹穴岩画,赤峰翁牛特旗岩画,河南具茨山与南阳地区凹穴岩画,安徽岩画,浙江仙居岩画等陆续发现,则使东部岩画的分布区域在不断向北延伸的同时向内陆省份扩展。21 世纪以来中国东西两部岩画的新发现以及分布区域的大幅度扩展,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岩画区域类型划分的问题,笔者在考察研究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二:一是西藏岩画在以往区域类型的归属上的矛盾;二是如何归纳中国东部岩画的最新发现,并尝试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岩画区域类型划分观点。

      1. 青藏岩画系统概念的提出

      事实上,青藏岩画在中国岩画系统分类中处于一个比较尴尬和矛盾的位置,无论是将它划入北方岩画系统还是归属西南岩画系统,都不太合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是因为青藏岩画在中国西部岩画中确实兼具南北双重性格,其双重性首先表现在岩画制作手法上,80%以上的凿刻与不足 20%的红色涂绘,显然兼具南北两大代表性制作手法;其次在岩画的题材内容上,青藏岩画以动物图像为大宗,尤以猎牧野牦牛的题材为主,体现了北方岩画的特点,游牧民族文化特色也很鲜明;但同时对人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宗教祭祀活动的热情又与西南岩画系统如出一辙;换言之,题材内容上青藏岩画亦是南北风格兼具。

      将青藏岩画归属于中国北方岩画系统不妥,原因有二:

      一是即使从古代大的族系活动范围看,青藏岩画虽然显示出猎牧文化性质,但就背后活动的古代民族而言,青藏岩画却一定是以羌戎系民族为主体的岩画类型,它与北方系统岩画的制作族群,即传统中国史书记载的“北狄”或“胡”系民族(匈奴、东胡、突厥、回鹘、契丹、蒙古族)有明确区别。

      二是两者在岩画主题与表现上亦有颇多差异:

      (1)从内容题材

      表现看,同样以动物图像为大宗,同样反映的是狩猎游牧经济形态,但青藏岩画很少表现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例如猛兽扑噬食草动物这类画面是胡狄系草原岩画之经典主题,在青藏系统岩画中基本不见,另外就狩猎题材而言,北方岩画多猎虎、猎羊、猎鹿等画面,而青藏岩画则以狩猎野牦牛为主;

      (2)从图像

      风格看,青藏岩画自成一系,岩画个体图像尺寸较小,大部分图像表现手法粗率简略,无论制作手法还是图像造型都与北方岩画系统有明显区别。将青藏岩画放入中国西南岩画系统同样有问题,毕竟红色涂绘岩画不是青藏岩画的主体;凿刻类岩画占据青藏岩画总数近 90%;青藏岩画最为突出的特征是高原气质——狩猎野牦牛是其主要经济方式。总之,就岩画题材反映出来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形态看,青藏岩画与西南岩画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青藏岩画表现的是猎牧经济形态;而西南岩画则更多表现的是山地农耕兼畜牧的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从民族成分上看,羌戎区系民族与西南百濮在族属性质、民族文化习俗与经济生产形态方面有典型区别,显然也应该是支系分明的两大族类。

      青藏岩画之所以兼具南北两大岩画系统的部分特征,还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介于北南两大岩画区域之间,它虽然南北兼备,但具有独特的样式与内涵。笔者以为,决定它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岩画系统的原因,还是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历史的、经济的、文化的、民族的特殊性。青藏高原在中国就是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独立的地理单元,而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民族,繁衍出来的历史文化,始终以个性鲜明、气质强烈的特征震惊世人,岩画艺术亦自当如此。

      笔者还以为,在中国古代诸民族系统中,确定羌戎系统民族的岩画范围也顺理成章,这不仅因为羌戎系民族在中国历史非常悠久,还因为这个古老的族群的活动最早是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这一族类中的相当一部分,曾为青藏高原的开发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青藏岩画反映的正是这一族群开发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青藏岩画虽然分布零散,但反映了古代羌戎系统的不同部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笔者更主张在北方与西南两大岩画系统中,剥离出一个独立的青藏岩画系统。

      2. 中国东部岩画系统的创建

      “中国东部岩画系统”这一区域类型概念,笔者最早是在《中国美术全集·版画岩画卷》(2012,黄山出版社)为岩画卷所作的序言中提出的。东部岩画系统的划分主要是为了顺应近年来岩画的最新发现与研究趋势(之前是以“东南沿海岩画系统”命名)。东部地区岩画的新发现或重新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地区:(1)河南省,有河南中部新郑的具茨山岩画与河南南部南阳岩画;(2)内蒙古赤峰地区翁牛特旗岩画;(3)江苏连云港市凹穴岩画的重新发现;(4)辽宁鞍山岩画;(5)浙江台州仙居岩画。很显然,随着中国东部凹穴岩画发现不断刷新,“东南沿海”这一区域范围已经无法囊括中国东部不断增加的岩画分布区,“东南” 在地理范围上过于狭窄,那些靠近东中部(安徽、 河南、山东等省份)或东北部(辽宁、内蒙古等省份)岩画便很难囊括。另外,这些岩画区域因为位于与海洋尚有一定距离的内陆,也并不“沿海”。以“东南沿海”地域范围圈定比较勉强,但如果冠之以“东部”便没有问题了。

      总之,东部岩画系统的提出,除了地域方面的原因,还有其他一些理由:(1)理顺 21 世纪以来中国岩画新发现带来的新成果与原有岩画分类结构的关系;(2)重新思考中国东部古代岩画分布、题材与制作手法上的共性与特殊性;(3)从环太平洋岩画文化区域的更大范围寻找中国东部岩画文化的定位。

      3. 中国岩画四大区域类型的划分

      鉴于对以上一些问题的思考,2010 年笔者在为《中国美术全集·岩画卷》撰写序言时提出中国岩画四大区域类型说,[4] 四大岩画区域系统的提出,不仅是因为岩画类型的划分与地域的关系,也与中国古代四大族系的形成以及历史文化演进有密切关系。尽管岩画制作族属问题与岩画年代判断一样,一直是岩画研究中的瓶颈,但在中华大地与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古代大的族系的衍生与演进的脉络基本上是清楚的,我们做中国岩画研究时,民族史与民族志典籍应该是重要的文献支持,也应该是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

详情请阅《中国岩画》期刊2021年第一期(总第20期·21期合刊)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 网站建设内蒙古国风网络 蒙ICP备20001151号 蒙公网安备 15080202000056号
特别鸣谢: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 内蒙古图书馆 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会 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
     内蒙古河套文化发展基金会 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所 内蒙古岩画研究院